火狐体育app

imgboxbg
资讯分类

主要病媒生物的重要生态习性——鼠类

2016-08-16 12:00

病媒生物的重要生态习性,就节肢动物来说包括它们的生活史周期、产卵和孳生、幼期的生长发育、成虫期的食性、栖息、扩散、分布、季节消长和越冬等;就鼠类而言,则包括它们的繁殖、发育、食性、栖息、分布和数量变动。了解上述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生态习性不仅是开展病媒生物的本底调查监测等工作的基础内容,同时也为制定和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提供生物学依据。

鼠 类

在动物分类学中,鼠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啮齿形类股中的啮齿目和兔形目,在我国约有200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门齿终身生长,需要经常咬啮食物等硬度适当的物品,以保持恰当的长度,故合称啮齿动物。不过,虽然通常所称的鼠类都是啮齿动物,但有些啮齿动物如河狸,并不列为鼠类。它们种类众多,生态各异,大小不一,各有自己的适合生境,对人类的益害程度不同。除了寸草不生之处,无论城市、农村,无论草原、森林,无论高山、田野,无论荒漠、沼泽,无论北方、南方,甚至在飞机、火车、轮船上也有它们的踪迹。不过,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和东、西差别较大,但适应城乡居民区生存的鼠种不多,较易识别。另一方面,有些在分类学上不属于啮齿目和兔形目的小动物,外形和鼠类近似,也生活在居民区及其周围,同样能够危害人类,往往也被误认为鼠类。其实,它们属于食虫目,是鼩鼱,只能称为鼠形动物。至于居民区中出现的黄鼠狼,虽然名字中含“鼠”,更不属于鼠类,也不算鼠形动物;它在分类学上属于食肉目,是鼠类的天敌。
   本书主要介绍各种家栖鼠类,兼及与其关系密切且偶尔进入住宅的野栖鼠类和鼠形动物。
一、主要防制对象
我国名副其实的家栖鼠类有3种,在分类学上都属于啮齿目、鼠科;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划归家鼠属,小家鼠则为小家鼠属,彼此的进化关系甚为接近。此外,尚有数种野鼠,如黑线姬鼠、背纹仓鼠等偶尔进入居民区;在南方某些省、市、自治区,臭鼩鼱等食虫动物常与家栖鼠类混居;至于黄鼠狼等食肉目小动物,在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居民区均可偶尔见到。
区分家鼠和食虫类、食肉类动物比较容易,检查牙齿便可得出结论。家鼠为啮齿目,门齿发达,呈凿状,没有犬齿,在门齿和臼齿间有缺口;食虫目动物满口的牙齿如锯齿一般,便于切断、磨碎小虫;食肉目动物则犬齿异常发达。参见图3—4—1   。

xw

注:1啮齿类  2食肉类  3食虫类
图3—4—1   啮齿类、食虫类和食肉类的牙齿

(一)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又称沟鼠、大家鼠、挪威鼠等,是3种家鼠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故俗称大家鼠。成年鼠的头、躯加尾的长度35~45cm,体重80~150g,甚至达到300~500g。它的尾长通常短于头躯长,尾毛稀疏,表面的鳞片明显。前趾粗短,口鼻钝圆,耳短且不透明,耳壳向前折遮盖不到眼睛。雌鼠有乳头6对,胸部2对,腹部1对,鼠蹊部3对。以上形态特点可用于区分3种家,见图3—4—2。
褐家鼠的毛色与其年龄、栖息环境甚至分布地区有一定关系,不尽一致。多数个体的背毛棕褐色至灰褐色,毛的基部深灰而末梢带有棕色。由于背部中央生有全黑色毛,故颜色深于体侧。腹毛灰白,脚背白,尾毛上黑下白。实验用大白鼠是从褐家鼠繁育而成的后代,仍为同种,可与褐家鼠共育毛色不同的仔鼠。但由于驯养许多世代,大白鼠的习性有许多方面,如食性和警觉性,已与褐家鼠明显不同,不太适合用于毒饵适口性等项目的试验。
褐家鼠是世界性分布的鼠类,在我国,目前除西藏及其他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干旱草原、荒漠等地块外均可能见到。从历史上看,褐家鼠利用轮船等交通工具,不断扩大其分布区,繁衍生息。半个世纪以前,新疆尚无褐家鼠,但在兰新铁路通车后仅仅几年,即已迁入并形成种群。它不仅生活在居民区内,民居周围的田野中亦能见其出没。在室内,喜筑巢于建筑物的基部,耐潮湿,在下水道中,在沟渠两侧,在仓库、冷库、厕所、厨房、畜圈、杂物棚、垃圾堆中均可活动、栖息。常常是阴沟、下水道里的唯一鼠种,故亦称沟鼠。
褐家鼠本为穴居动物,但因长期依附人类生存,随遇而安,在不少室内环境中洞穴已不够典型。通常其巢穴建于食物丰富、隐蔽安全并靠近水源之处。除利用旧洞、家具、夹层,或生活在难以掘洞之处以外,它典型的洞穴有2~4个洞口,常有进口和出口之分;进口只有1个,其余为出口,附近有松土堆。洞道长50~210cm,深30~50cm,洞内往往只有1个窝巢,以废纸、旧布、棉花、草杆等为垫物。在食源充裕时,一般不在洞穴中贮存食物,但在特殊情况下,将大量食物(包括适口性较好的毒饵)拖入洞内或其他隐蔽处。
褐家鼠的生存力很强,对环境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由于常常栖息在居民区及其周围,可依赖住宅逃避恶劣气候,故南到海南,北到黑龙江均能繁衍后代。一个鼠群可以少到几只,多至几百只甚至数以千计。
为躲避人类和天敌,褐家鼠主要在夜间活动,在天刚黑和天亮前各有一次高峰;但在仓库等特殊环境里,白天亦可活动。褐家鼠活动频繁,每日行走距离可达1~2km。善游泳,能潜过冲水便器的弯管;有一定的跳跃、攀登能力。它疑心较重,对于熟悉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即使是食物,也会回避、观察一段时间,感到无害时方去触动。通常称此现象为新物反应。一般而言,幼年个体好奇多动,新物反应较弱,故往往是鼠群中首批被捕捉或被毒死者。
总体看来,在三种家鼠中,褐家鼠最为狡猾多疑,但对常用鼠药最为敏感,且个体差较小。

xw

图 3—4—2    褐家鼠

(二)黄胸鼠(Rattus  tanezumi)
又称长尾吊、黄腹鼠等,其拉丁名过去在我国用Rattus  flavipectus,与国外所用的Rattus  tanezumi不同,曾影响信息交流;目前国内一些单位陆续改用国际通用的称呼。黄胸鼠的体重略轻于褐家鼠,躯体细长,头、躯、尾全长30~40cm,体重70~130g,尾长超过头、躯长度之和。背毛常为黄褐色,腹部多为暗黄色至黄褐色;有的个体胸前有白斑。后腿白色。前足细长,趾爪尖锐,行动敏捷灵活,善于跳跃攀登。口鼻较尖,耳大而透明,向前拉可盖住眼睛。雌鼠有乳头5对,胸部2对,鼠蹊部3对,见图 3—4—3。
黄胸鼠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市、自治区,尤其是西南的云南等地,其分布区近年来有向北扩展的趋势,郑州、西安一线也可见到。在国外,仅见于东南亚;其近缘种,如黑家鼠、屋顶鼠等在国外的分布区较广,互相重合不多。
与褐家鼠相比,黄胸鼠更善于攀援和跳跃,在粗糙墙面上能直攀而上,也能在横梁上、树枝上、竹竿上以至电缆上奔跑。常栖身于建筑物的上层,栖居在天花板上,瓦楞中,草房顶内,甚至在列车上亦筑巢于夹层的上部。在墙角及地面上的杂物堆中也能藏身。在码头、仓库里亦可在地上掘洞营巢;一般少见于下水道、阴沟及其他潮湿之处。游泳本领不及褐家鼠,但能依靠平衡能力,通过缆绳或搭板从岸上窜进船舶,或从船舶上岸。
在温暖地区,黄胸鼠可长年栖息于居民区周围的田野里,匿居于灌木丛生的碎石堆或树根缝隙中,也分布于田埂和水沟旁的斜坡上。农村中的黄胸鼠,有一部分随着农作物的生长、收获而在住宅和田野间作季节性迁移。
黄胸鼠虽然喜居于建筑物的上层,但必须到地面觅食,在其经常爬越的柱梁屋架、粗糙墙面和房屋四角,可形成污秽而光泽的明显跑道。由于它的主要栖息场所和褐家鼠各有侧重,互相矛盾有所和缓,减少了直接对抗,可以共存。
黄胸鼠的狡猾程度不及褐家鼠,但对常用鼠药的敏感性较低,且其活动范围更大,而且不甚固定,故治理时难度较大。
在分类学上与黄胸鼠接近的黑家鼠,除毛色有差别外,其它外形差别很小,生态特点类似,过去仅在少数海港城市发现。其治理方法与治理黄胸鼠相同。

xw

图 3—4—3   黄胸鼠

(三)小家鼠(Mus musculus)
又称鼷鼠、小鼠、小老鼠等,是家鼠中体型最小。头、躯、尾总长12~20cm,体重7~20g,尾长与头、躯长之和相近。雌鼠有乳头5对,胸部3对,腹部2对。吻尖削,耳宽大。区别成年小家鼠与幼年褐家鼠、黄胸鼠,主要根据头与躯的比例,后者的头较大,正如儿童头与躯干的比例较大一样,见图 3—4—4。小家鼠体小,可钻过0.6cm的缝隙或孔洞,设计防鼠设施时需要注意。
小家鼠分布区很广,毛色变化较大,随生境、季节等而异。背毛可呈棕灰、灰褐或黑褐色,腹毛白色至灰白、灰黄,尾毛一般上、下不同,上为黑褐,下为沙黄,足背呈暗褐或牙白色。
小家鼠既是家鼠,又常野栖。有时将终年生活在野外的小家鼠称之为野鼷鼠、田小鼠等。在分类学上,对它和棍棒鼷鼠(M.bacterianus)、卡氏小鼠(M.calori)之间的关系尚有歧见。科学实验所用的小白鼠,与小家鼠同种。
小家鼠原产于欧亚大陆,但因体小便于夹带,已扩散至全球许多国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它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在于适应性甚强,表现在:其一,食谱广,食量小,可不饮水;其二,运动方式多样,既能跑跳,又能攀登,且体小便于隐藏;其三,造巢条件不高,不仅可利用墙洞、壁缝,也可在衣被、家具、杂物、草垜中营巢,还可掘洞穴居;其四,活动范围和节奏的可塑性强,随遇而安;其五,化学调温能力甚强,对较低温度亦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等等。小家鼠取食场所不固定,常往返于不同食源之间,每次取食量少,虽然它狡猾程度稍差,但对常用鼠药较不敏感,故用毒饵治理的效果不稳定。
在居民区内,小家鼠喜栖身于仓库、住室、厨房等处的靠近地面场所,以及居民点周围的谷草堆和柴草垜下,也常匿居于抽屉、衣箱或食柜中,以及闲置的棉鞋、棉絮中。在野外,喜居于杂草丛中和种子植物生长茂密之处。在旱田内,田埂上,禾草丛中,休耕地里均可发现小家鼠。

xw

图 3—4—4   小家鼠

(四)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又称黑线鼠、田姬鼠、猎食屋外鼠等,体型介于褐家鼠与小家鼠之间,头、躯、尾长13~23cm,头、躯长与尾长相近;毛色和褐家鼠等接近,但背脊上有一条明显的黑线,从头部直达尾基,容易识别,见图 3—4—5。
黑线姬鼠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的南方和北方许多低湿之处均可见到,是偶尔侵入居民区的野鼠。它不仅危害农作物,而且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的宿主。它穴居,但洞穴简单,不典型,贮粮很少,在兴安岭林区,冬季居住在民宅内;但在其他地区入户滞留较短。
黑线姬鼠对常用鼠药的敏感性较低。

xw
图 3—4—5  黑线姬鼠

(五)背纹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
又称黑线仓鼠、大腮鼠、搬仓鼠等,体型大小与黑线姬鼠相当,但明显粗壮。它背脊上也有黑线,但一般不到尾基处。它和黑线姬鼠的显著差别,一是尾短,仅及头、躯长的1/4,二是口腔里有两个颊囊,腮大,见图 3—4—6。
背纹仓鼠分布于我国的东北与华北的农区,秋季在洞内存粮,是农业害鼠。偶尔进入居民区,治理难度不大。

xw

图 3—4—6  背纹仓鼠

(六)臭鼩鼱(Suncus murinus)
又称食虫鼠、臭老鼠等,是食虫动物,体型较小,体重40~50g,体重长10~12cm,尾长超过头、躯长的一半。体细长,吻尖,耳圆大,全身烟灰色,有光泽,见图3—4—7。体侧有臭腺,受惊时散发奇臭,故猫不捕食。它主要分布于南方,栖息在田野、沼泽和池塘边的灌丛、竹林中;亦可在居民区的厨房、库房中生活。
臭鼩鼱主要以昆虫、蠕虫为食,亦食植物的种子与果实,昼夜均有活动,行动较迟缓。因其对鼠药耐力较大,且对谷物毒饵不甚喜食,在常规灭鼠时死亡率较低,常在大规模连续灭鼠后上升为优势种。

xw

图3—4—7臭鼩鼱

二、繁殖
在哺乳动物中,鼠类繁殖力最强,尤其是家鼠,在居民区内占有比较良好的温度和食物条件,受天灾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家鼠繁殖力强是一种适应,是对“人人喊打”环境中不断死于非命后果的补充。
三种家鼠全年均可繁殖,性成熟快,孕期短,且仔数多,若条件具备,产后可立即受孕。其中,小家鼠出生后45~60d性成熟,孕期仅20d,每胎4~6仔。褐家鼠60-90d性成熟,孕期20d,每胎6~9仔。黄胸鼠50~80d性成熟,孕期21d,每胎5~7仔。不过,在自然环境中不可能按上述数字生育,随环境温度、食物、隐蔽条件的变动,每年实际繁殖3~7胎。虽然全年均可繁殖,但家鼠在春、秋各有一个高峰,冬季繁殖较少。家鼠种群数量波动不如某些野鼠剧烈,相对而言,在人为干涉较少时,季节变动比较规律,年度变动较难长期预报。在我国,1967年曾出现小家鼠数量的大发生,当时小学生在场院内捕打,平均每人每小时捕获400只。但此后未曾重现类似现象。在某些特殊生境,如养畜厂、食品厂,如未控制食源,褐家鼠密度亦可达到惊人程度。
虽然鼠类繁殖潜力很大,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任何特定生境里能够养活、容纳的数量都有限度,即都有容鼠限量。一旦超过限量,多出的个体死亡;而且超过越多,压力越大,死亡越快。反之,若低于限量,可刺激繁殖加速;低得越多,繁殖越快。因此,在灭鼠时应采取降低容鼠限量的措施,否则灭鼠后鼠密度反弹;灭鼠效果越好,反弹势头越猛,但低到一定程度后,反弹减弱。
制约家鼠繁殖潜力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种间竞争、疾病流行、生存条件等等。其中,我们最应抓住的,是控制和破坏其食源和隐藏条件,从而降低容鼠限量。追根溯源,家鼠的食物和隐蔽条件都是由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换句话说,人们努力治理的正是自己养活的家鼠。所以,进行环境治理,降低容鼠限量才是上策。至于影响繁殖的其他因素亦应了解和重视。若种群中幼年和亚成年鼠或雌鼠所占比例高,种群数量可能上升;如疾病流行、种群密度过高则导致数量减少。
家鼠的生理寿命约为18个月,但由于天敌、疾病、食物短缺甚至种内竞争等原因,生态寿命要短得多,绝大部分在1年内死去。
三、感觉
一般而言,鼠类的感觉敏锐,足以适应环境,趋利避害。家鼠由于长期适应居民区及其周围的条件,而且主要在夜间活动,其各方面的感觉与野鼠不尽相同。
(一)视觉
过去,常用“鼠目寸光”形容鼠类的视觉,这个结论对家鼠勉强可用,但不全面。由于长期在黑暗的环境中活动,其暗适应较好,能够在很暗的条件下,看清10m内移动的物体。虽然能够分辨颜色的深浅和距离的远近,但都是全色盲,外界的一切只呈深浅不同的灰色,如同人们看黑白电视。在家鼠看来,黄色和绿色类似浅灰,较有好感;红色则类似黑色,较不敏感。故可在红光下观察其活动而不造成干扰。
应该提出,观察家鼠对不同染色的同种食物的取食情况,即使消耗量显著不同,在分析原因时,应把染色剂的“味”放在首先考虑之列,之后再审议“色”等其它因素。
(二)听觉
作为视觉稍差的补偿,家鼠的听觉甚为发达。在长期适应居民区生存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突然出现的声音敏感,而对有节奏的声音能很快适应的习性。研究表明,除了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以外,家鼠既能发出又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超声,即每秒钟振动频率超过20kHz的声音。测试证实,人类只能觉察20kHz以下声音,猫可达70kHz,小家鼠达90kHz,褐家鼠更达100kHz。家鼠间除以我们听得到的“吱吱”之声联系外,也用超声示意;而且,随着目的不同,所用频率亦有差别。不过,超声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扩散时能量消耗越大,越容易消失。而且,超声的波长甚短,绕射力差,扩散时易被物体阻隔,形成“声影”。
利用家鼠能够接收超声而人类不受干扰的特点,曾有不少超声驱鼠器问世。由于家鼠适应性强,对“只打雷,不下雨”的驱鼠器很快不予理采,除非另有措施,效果难以维持。
家鼠能识别噪音,并据之判断其危险性。过强的声音,如达到150db,无论是一般声音还是超声,均能影响家鼠的正常生理活动,直到死亡。
(三)嗅觉
家鼠嗅觉敏锐,是寻找食物和同伴以至逃避危险的重要感觉;有时还可用来定位或识别活动区域的归属。它们利用尿或其他部位腺体分泌的外激素,标明自己的活动范围,作为联系同伴的信号。发情信号可引诱异性,受惊信号可警告同伴;甚至在种群过于拥挤时释放的气味,可以抑制繁殖。其中不少信号的发出是不自觉的,是机体反射性地作出的。这些信号不仅有种的特异性,也存在个体的特异性,鼠类能够识别其间的细微差别。小家鼠以粪便、垃圾或碎纸片等借助尿液粘合,形成相距几十厘米的信号点。褐家鼠则常在标记点排尿,且以生殖区磨擦,留下粘液痕迹。这些标记不仅有助于自己运动时定向,识别同类,准确归巢,同时起着标记巢区,阻止入侵的作用。
(四)味觉
家鼠的味觉发达,能够识别食物中的微量物质。据试验,家鼠可尝出食物中2.5×10-7的杀鼠灵或2.0×10-6的苯硫脲,也能准确区分天然和人造奶油。家鼠一旦品尝并接受某种味道,常可掩盖或克服同一物质的气味所引起的作用。亦即,味觉的作用超过嗅觉。曾有报告提出,家鼠能饮用5%的盐水或0.5%的奎宁溶液,有时还取食腐败食物,说明味觉迟钝。但是,对上述结果,亦可用家鼠的较强忍受能力来解释。另一方面,家鼠对不同物质的味觉分辨能力和人类并不完全对应,而是对有的味道更敏感,而对另一些味道更迟钝。例如,家鼠对糖精的甜味就远不如人类敏感。实际上,就味觉而言,同样不能以人之心,去度家鼠之舌。
(五)触觉
有关家鼠触觉的资料不多,但已查明,家鼠在黑暗中活动时,常常利用触须和身上的硬毛定位,以保持身体和物体间的适当距离。在家鼠的足趾、口唇粘膜等处,也有触觉感受器。
四、食性
从本质上说,鼠类是植食性的。家鼠长期生活在居民区及附近,食性有所改变,基本上是杂食,各种有些差别。褐家鼠偏好动物性食物,小家鼠偏好植物性,而黄胸鼠介于二者之间。虽然如此,由于家鼠的高度适应能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家鼠,食性并不完全一致,多数相近而少数特殊。许多因素能够影响食性。在食源丰富时,家鼠对食物的高度识别和选择能力得以充分显示,但当食源匮乏时,则饥不择食,趋向另一极端。因此,通过检查胃内容物确定食性,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家鼠的食性与其营养需要亦有密切关系。若按营养价值划分,其食物可分三类:其一,生产性食物不仅能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也是生长、贮存和繁殖的能源;其二,维持性食物只能赖以维持生命;其三,填充性食物只能在正常食物缺乏时填胃充饥,长期食用不足以维持生命。若按家鼠喜食程度划分,则可分最喜食、喜食、不喜食和不食四档。家鼠的喜食程度除了和食物的适口性有关外,还和其营养价值、获取的难易有关。家鼠嗅觉敏锐,食物的气味对其寻找和取食起先导作用。不过,若仅有其“气”而未有美“味”,作用并不持久。对食入量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味觉。有些本来与食物无直接关系的气味,在最初阶段可以引发家鼠的探寻行为,但真正摄食量仍和味觉有关。真正的诱鼠剂必须有良好的适口性。
掌握家鼠的食量,对调查鼠害和鼠害治理均有重要意义。家鼠活动频繁,能量消耗大,体躯较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维持体温需要较多热量;加之家鼠主要取食植物,包括营养成分较低的纤维,故其食量较大型哺乳动物多。按谷物计,家鼠的日食量相当于本身体重的10%-20%。食物的营养价值越低,消耗量越大。基于同样理由,体重轻者的单位体重的食量更大。根据家鼠的食量,可推算毒饵的恰当用药浓度,将相当于95%致死量的纯药,分散到鼠的日食量的10%-20%诱饵里。
微量元素和水是家鼠必需的物质。在缺乏矿物质时,家鼠食性可能异常,甚至取食在正常情况下很少问津的食物。有时,同类的尸体甚至未死的病残个体被食,也和营养需要有关。对水的要求各种家鼠不同,褐家鼠喜食水份多的食物,还伺机喝水;小家鼠可依靠谷物中水分维持生命,不另饮水。黄胸鼠对水分多的食物则视食物的适口性而定,在干燥环境中直接喝水。
家鼠食源就在附近,一般不贮存食物,即使贮存,数量不多。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将食物藏到洞内或隐蔽场所,如,突然出现平时难以得到而又适口的食物,食物的颗粒大小又便于搬运,雌鼠妊娠等等;在养殖场里,家鼠能够利用的洞口少而穴内空间大,栖息的鼠较多,平时只能吃到饲料粉末,一旦出现块状食物(如毒饵蜡块),往往会大量贮存。
五、栖息与活动习性
(一)栖息
家鼠原本生活在野外,之后又在漫长的岁月里伴人为生,故在野外和室内均能栖息。对于鼠类来说,任何栖息地必具的基本条件,一是安全而又能保持一定温度的居住场所,二是足以维持生活的食源(包括水分)。仍然生活在户外和田野中的家鼠,掘洞营巢或借树洞、石缝栖居;已经进入居民区者,除生活在土墙土地的农宅仍可掘洞藏身外,多利用建筑物的薄弱环节,筑巢于墙洞、夹层、顶棚甚至橱柜、衣物之中;暖气沟、下水道、阴沟、垃圾堆旁也可见到,可谓“有洞就钻”。虽然三种家鼠都生活在居民区内,互相竞争、排斥,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似乎形成了一定妥协,行动各有侧重以缓解矛盾。当褐家鼠与黄胸鼠并存时,褐家鼠主要在地面上活动、栖息,黄胸鼠在高处;小家鼠主要藏匿在家具杂物之中。对各种食物的喜食顺序亦有差别,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当食源充足时,3种家鼠能够共存。但同一生境对不同鼠种的适合度存在差异,每种鼠所占的数量比例也不一致。在发生疾病或布放毒饵后,对不同鼠种的影响同样存在差别,导致原来的均势改变,往往造成优势种的更迭。
巢穴是家鼠休息、避敌、繁殖和逃避不良气候的场所,对于家鼠的寄生物、共生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等也有重要作用,是构成生物群落的重要部分。因此,清除家鼠的巢穴或堵严家鼠进入巢穴的通道非常重要。对于小家鼠,彻底打扫卫生,翻箱倒柜往往作用很大。
(二)活动习性
和其他许多鼠类一样,家鼠主要在夜间活动。在农村没有照明的房间里,傍晚即开始活动,延续到黎明前,其间有几个或仅有一个活动高峰,且每次高峰的主要内容不同。一般先取食,后接触异性,再其他。在有照明的屋舍,往往到熄灯后开始活动。显然,家鼠的活动主要在夜间是为了避人,以保安全,故在白天人少的仓库或饲养厂,家鼠白天也外出,尤其是在人的活动有很强规律性的场所,如养鸭车间,每6小时填鸭一次,家鼠更会乘虚而入。为了安全,家鼠较少在洞外进食,常将食物拖到洞中或隐蔽处食用。每次只吃少量但取食次数较多。
为了适应居民区的复杂环境,家鼠的活动能力比较全面。据测定,褐家鼠、黄胸鼠具备以下本领:1.依靠水平或垂直的电缆活动;2.在直径4~10cm的垂直管道内爬行;3.在直径为7.5cm的垂直管道上下;4.利用离墙小于7.5cm的垂直管道(无论直径多大)上墙;5.在任何直径的水平管道上行走;6.从平面上跳高1m;7.从平面上跳远1.2m;8.在离地4.5m处跳远2.4m;9.从15m高处跳下无重伤;10.从砖墙爬到建筑物的上层;11.沿蔓、藤或树木、电缆爬到建筑物的上层;12.沿着光滑墙壁爬到33cm高处;13.在开阔的水面上游泳0.8km;14.潜过水阀,穿过下水道,通过便器弯管入室。
有报告宣称,正常寿命的雄性褐家鼠一生奔走2 000km;而雌鼠更远,最高记录为6 500km。在活动盛期,每天行走1~25km,但很少超过20km。
家鼠活动多循墙根、壁角或在家具下面,有固定路线,常可显出污黑、光亮的鼠道。其活动范围多局限于一幢或相邻建筑物之间,当竞争激烈时,范围扩大,或外迁到田野里。小家鼠的活动范围较小,甚至可长期生存于数平方米之内。
家鼠伴人而生,产生了新物反应,但不同家鼠的反应强度和形式不同。小家鼠急于查明新物,回避时间较短;褐家鼠则可长达数天;黄胸鼠在二者之间。当然,新物反应的强度和环境及其他因素相关。在从未灭鼠的地方,反应甚轻;而在经常灭鼠后反应强烈。这一方面由于灭鼠是对鼠的教训,客观上帮助家鼠形成并强化新物反应;另一方面又是选择,原来反应轻者被毒死,残存者多为反应强的个体。有时,家鼠不易上当,换了几次毒饵仍然无效;可有时,家鼠却饥不择食,似乎毫无新物反应。总之,在估计家鼠新物反应强度时,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
六、数量变动
家鼠的种群数量变动即其季节消长,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的虽是数量,但量变到一定程度就引起质变。家鼠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才可能传播疾病或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反之,治理鼠害就是减少其数量,使其密度降到指标以下。
决定种群数量有两对矛盾: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它们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治理鼠害必须控制影响这两对矛盾的诸多因素的全部或部分。
前已提及,影响出生的内、外因素较多。在内因中,繁殖能力、性比和年龄组成、种群密度都很重要。例如,每立方米草垜有小家鼠0.5只时,成年雌鼠100%繁殖;4个月后,密度上升到2-6只,只有85%雌鼠繁殖,每胎仔数由6.2只减为5.1只。说明密度高时生活条件差,不利于繁殖。在外因中,食物的数量和质量最为重要。
影响死亡的因素主要有食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营养状态都很重要。就个体而言,老年和幼年死亡率高,雄鼠活动多而且好斗,寿命受到影响。种群密度过高使竞争加剧,削弱体质,引起内分泌改变,更易死亡。同时,密度过高使疾病更易流行,减少数量。
在特殊情况下,迁移可对种群数量产生明显影响。繁殖过旺使密度大增,导致鼠类由原栖息地外迁。在农村,家鼠随气候和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和收割,从居民区迁出或向居民区迁入的现象比较多见。这种迁移有时对疾病扩散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城市成片地拆旧建新,迫使拆迁区家鼠向四周扩散,为害严重。水灾可将鼠类赶进农田,甚至进家,一时危害严重,尤其可能造成疾病扩散。不过,这类迁移是偶然现象,难以长期维持。
居民区条件稳定,家鼠虽在春、秋各有一次繁殖高峰,但月间密度波动的幅度通常小于野鼠。另一方面,人类的治理活动才是影响密度的最重要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将家鼠密度控制在指标以下,改变其自然变动规律,消除其危害,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相关资讯

热烈祝贺2023长沙市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毒技术职业技能竞赛湖南科力参赛团队圆满凯旋
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和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将分别于9月8日到9月18日、9月26日至9月29日在湖南岳阳举办。 8月,各预赛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开赛以来,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疫总策略指导下,赛事组委会对各体育场馆严格执行常态化防控要求,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湖南科力公司有害生物防制及消毒技能竞赛圆满举行 竞赛练兵,提升服务技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有害生物防制和消毒服务。 为迎接2022年9月由长沙市卫生健康委、长沙市总工会、长沙市爱卫办联合开展的“长沙市首届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毒技术职业技能竞赛”,湖南科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于7月20日组织开展了公司全员笔试初赛,晋级了9名复赛人员,他们来自湖南科力总公司(长沙)工程部以及娄底、永州等分公司、项目部等。 近日。湖南科力举行了 “湖南科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有害生物防制及消毒技能竞赛”。 公司技术团队为本次竞赛做了充分准备,竞赛内容涉及有害生物防制、消毒防疫两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竞赛突显了知识面广、实操技能多、适用性强的特点。设立了综合知识笔试、标本识别、药剂配置、防护服的穿脱流程、器械操作五个大类11个小项竞赛内容。竞赛突显了知识面广、实操技能多、适用性强的特点。 台下是队友,台上是对手。在为期一天的复赛中,参赛选手认真答题,仔细识别标本,实操演示娴熟,充分展现了参赛人员的专业技术综合实力。竞赛评委严谨公正,仔细评分和统计分数。 经过激烈的比拼,竞赛最终产生了前三名。比赛结束后,举行了复赛总结会和颁奖,公司总经理向霖为获胜选手颁发了奖金。获胜的三名选手将代表科力公司备战今年9月份即将举办的“长沙市首届病媒生物防消毒技术职业技能竞赛”。   通过本次竞赛的举办,既检验了参赛选手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又系统地展示了科力团队的综合实操技能,是一次团队技术大练兵。  
星沙融媒体9月5日讯(记者李文婧)上午十点,星沙街道星城社区城东小区开元路边上的餐饮门店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为中午的食客到来做前期的准备。“现在苍蝇蚊子基本进不来,老鼠蟑螂也看不到了。不光是我们店做好了,整个一条街都搞好了,现在的环境卫生杠杠的!”味当家老板贾先生所说的,是病媒生物防制设施示范街区的打造。记者从长沙县爱卫办获悉,今年长沙县财政投入60万元,从

联系我们

邮箱:kelichuchong@163.com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芙蓉中路一段88号天健壹平方英里H栋13楼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湖南科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灭鼠杀虫.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