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体育app

imgboxbg
资讯分类

主要病媒生物的重要生态习性——其他害虫.doc

2016-08-16 12:00

病媒生物的重要生态习性,就节肢动物来说包括它们的生活史周期、产卵和孳生、幼期的生长发育、成虫期的食性、栖息、扩散、分布、季节消长和越冬等;就鼠类而言,则包括它们的繁殖、发育、食性、栖息、分布和数量变动。了解上述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生态习性不仅是开展病媒生物的本底调查监测等工作的基础内容,同时也为制定和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提供生物学依据。

其它害虫


本书所称的其它害虫是指蚊、蝇、蟑、鼠之外的,与人们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害虫。这些害虫既可能传播疾病又影响人们的生活,如跳蚤、臭虫和虱子;或者是重要的致敏源,如尘螨;或者虽然传播疾病的作用不大,但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如蚂蚁。

一、蚤
俗称跳蚤,隶属于昆虫纲、蚤目(Siphonaptera)。成虫体小,一般长 3mm,体形左右侧扁,棕黄以至深棕色,体壁坚硬,体分头、胸、腹 3 部分,无翅,有 3 对足,尤以第 3 对足最发达(图 3—5—1)。

xw

图 3—5—1  蚤外部形态


1—头部    2—胸部    3—腹部    4—下唇须    5—下颚叶    6—下颚内叶    7—内唇   8—下颚须    9—口刚毛    10—眼鬃    11—眼    12—触角    13—前胸栉    14—臀前鬃   15—臀板    16—上抱器    17—抱器突起    18—抱器可动突    19—下抱器   20—抱器柄状突    21—阴茎    22—后足    23—中足  24—前足

(一)主要防制对象
蚤类是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之一,它们不仅是一些重要疾病,如鼠疫及鼠源性斑疹伤寒等的主要传播媒介,而且刺叮吸血而直接危害人畜。根据蚤类与人的关系,其主要防制对象是人蚤、猫栉首蚤和印鼠客蚤。
人蚤(Pulex irritans)为世界广布种,在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人蚤是广宿主型跳蚤,其中主要宿主为人、狗、猪、狼、狐、猞猁、獾、鼬、旱獭、猫、兔等。
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为世界广布种,在我国迄今除青海、西藏尚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区均有报道。其主要宿主为食肉类动物如:家猫、家犬、野猫、狐狸、貉等。其次要或偶然宿主为啮齿类如黄胸鼠、家兔、野兔等。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是世界广布种。我国除新疆、西藏和宁夏尚未发现外,其余各省、自治区都有发现和记载。主要宿主为家栖或半家栖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等。次要和偶然宿主有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高山姬鼠、田小鼠、小家鼠、针毛鼠、黄毛鼠、社鼠、大足鼠、大臭鼩、臭鼩、大绒鼠、赤腹松鼠、树鼩、家猫、家兔、家狗和黄鼬等。
1.形态特征
(1)头部
略呈三角形,有触角 1 对,位于触角沟内,是重要的嗅觉器官,分为 3 节, 末节膨大,又分 9 个假节。眼位于触角沟前方,视觉能力有限,仅分辩明、暗,有些蚤种眼退化或消失。眼前常有 1 根称为眼鬃的硬毛,其位置常具分类意义,颊部有若干粗壮的棕褐色扁刺排列成梳的颊栉,其有无及其排列方式,刺数和刺形在分类中颇为重要。口器为刺吸式,位于头的前下角,由一内唇与 1 对下颚内叶组成,是主要的刺吸器官,并附有下颚叶、下颚须和下唇须各 1 对。
(2)胸部
分前、中、后胸 3 节,与跳跃功能相联系,后胸尤其发达。每一胸节由背板、 腹板及侧板组成,腹板与侧板彼此间高度愈合为一(仅留痕迹),称作腹侧板,许多种类前胸处常有前胸栉,栉刺数目、形状和排列都有重要的分类意义。胸部还具分类意义的是中胸腹侧板,其上在某些种类可有 1~2 个几丁质角质厚杆。各胸节有足 1 对,各足的构造基本相同,自基部起依次为基、转、股、胫、跗,跗节亦复分 5 节,末节具爪 1 对。
(3)腹部
共 10 节,前 7 节形状变化不大,称正常腹节,各腹节通常都有一块背板和一块腹板组成,两者均有节间膜连接,此膜在某些蚤种的雌性十分发达,以至当怀卵成熟时,腹部借节间膜而充分膨大。蚤类的腹部自第 8 节之后,称为变形腹节或生殖节,尤其雄性蚤高度变形,演化成上、下抱握器各 1 对,其外生殖器被认为是动物界中最复杂的构造,具有分类上的重要意义。
2. 生活史 
蚤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见图 3—5—2)。
卵  椭圆形,新产下的卵为乳白色(个别种呈浅黑色),表面光滑,通常为 0.4~2 mm,卵大部分散产于宿主动物的栖息场所。卵期最短一般仅几天(2~21 d)。
幼虫  形态蛆状,黄白色,无眼、无足,幼虫期分为3龄。体驱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胸部 3 节,腹部 10 节,头部有棍棒形触角 1 对。幼虫通常畏光,对基质表现为正趋性,对干燥颇敏感,以环境中的某些有机物碎渣为食。幼虫期约 2~3 周。幼虫蜕皮两次便充分成长,吐丝做茧,变为静止的前蛹。
蛹  幼虫到末期,以唾液分泌丝线成茧,附在有机物的碎渣上。蛹已有成蚤的雏形,可区分出头、胸、腹3部分, 3 对足已大部分游离。蛹渐渐由白变黄以至棕黄色。蛹期通常 4d  天至数月,因蚤种和环境适应来确定。
成虫  雌蚤交配后产卵,大多产于宿主毛内或巢穴的尘土中。温湿度适宜时约 5d可孵化出幼虫,幼虫多在阴暗地面、缝隙中及鼠洞、犬猫窝等处活动。成虫羽化出茧需要刺激,如动物来临所带来的空气震动,接触压力,或温度升高,均可诱导成虫破茧而出,否则可静伏于茧内。通常由卵发育为成虫约需 1 个月。雌蚤一生可产卵数百至上千个,寿命约 1~2 年。

xw

图 3—5—2    蚤的生活史


(二)孳生习性
雌蚤没有粘腺,卵散产,不成堆块,也不粘附在其他物体上,常掉落在宿主的巢穴中,又因巢穴内有成蚤粪便且有机物丰富,温湿度也适宜,因此蚤类多孳生在宿主的巢穴中。在人的生活环境中,可由于家鼠的出没,亦可因家庭饲养狗、猫等,居家屋角、墙逢、床下、土炕等处的尘土中均可孳生。
(三)食性
蚤类雌雄均能吸血。蚤类对宿主的选择一般并不严格。其吸血频率,一次吸血时间和血量往往随蚤种性别、气象和宿主等因素不同而异。蚤在宿主体上停留时间与吸血频率有关,一般无干扰时较稳定,但由于蚤种不同,停留时间的长短也不同。如印鼠客蚤在自然条件下每日至少吸血 2~3 次,犬栉首蚤一昼夜可达 12 次。
蚤对温度反应敏感,只有宿主体温正常时,它才寄生,若宿主发病体温升高或死亡后体温下降,则立即转移至其它宿主身上吸血,因此犬、猫、鼠体上的蚤都可以到人体上吸血,这就有着极大的流行病学意义。蚤类吸血时,常常时吸时停及边吸边排粪,这一习性也与传染疾病有重大的关系。
蚤吸血后血液的消化在中肠进行。不同个体消化时间长短不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雌性蚤龄和摄入的血量等。
雌蚤只有吸血后才交配产卵,而雄蚤一般刚羽化就能交配,交配一次的精子可供雌蚤终生产卵之用,但交配多次有利于提高产卵量。雌蚤吸血越多,产的卵越多,吸血频率与产卵次数有关。
(四)栖息习性
1.蚤的迁徙
蚤类虽有自动的迁徙能力,但活动范围有限。蚤的迁徙能力常因蚤种而异,其迁徙与洞内长时间缺乏宿主或与季节有关。
2.蚤的散布
成蚤的跳跃能力很强,如人蚤的跳跃可达至 33cm,高至 18cm,是其自身体长的 100~200 倍。蚤类的活动范围很小,更远距离散布一般是随着宿主或孳生环境中的基物乃至商品、行李的转运被动携带实现的。家栖鼠类的寄生蚤可随其宿主正常活动带至 45~180m。
3.蚤的宿主转移
同种宿主间的转移,如交配季节常有窜洞现象。幼兽分居时利用空洞、旧洞,当鼠体上蚤密度过高时,同一生境内不同种类的洞道纵横交错互相串通,家栖、半家栖鼠类的季节性向村屯外迁移,与野鼠相接触。蚤在宿主死后的离体行为等。
4.宿主选择性
根据蚤类对宿主选择方面的严格程度分为三种类型① 多宿主型:对宿主几乎无选择性,有人报道人蚤的宿主包括9目、77属130种动物;② 寡宿主型:这一类蚤多限于一定的属、科、目的宿主类群;③ 单宿主型:这种蚤对宿主要求较严格,一般仅寄生一种特异性宿主。但单宿主型不是绝对的,也可属于寡宿主型范围。
寻找宿主的行为常因蚤种及所处状态而不同①空气振动:啮齿动物的蚤类在洞口发生空气或地面振动时,便意识到宿主的来临并寻找宿主,有的出洞做短途追踪;② 气味吸引:气味对引起吸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待宿主临近时,便迅速跳上;③光影响:一旦其宿主鸟飞近产生阴影,就立即跳起攀登。
5.寄生方式
根据蚤类依附宿主持久的程度和吸血的频率,通常分 3 种类型。①游离型:大多数蚤种皆为此种类型。雌、雄自由生活,在吸血后很容易离开宿主;又可分为毛蚤型和巢蚤型,毛蚤型较长时间停留在宿主体上;巢蚤型与毛蚤型较难区分。② 半固定型:雌蚤口器长时间的(1~2周以上)固定在寄主皮下吸血。雄蚤自由活动。③固定型:雌性为专门的固定寄生虫,终生钻入寄主皮下吸血寄生,其雄蚤自由生活。
(五)季节消长
根据蚤类在一年中高峰出现的季节,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①春季型:高峰一般出现在 3~5 月,如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同形客蚤、斧形盖蚤等;
②夏季型:高峰一般出现在 6~8 月,如二齿新蚤及北方的人蚤;
③秋季型:高峰一般出现在 9 月或稍后,如谢氏山蚤等;
④冬季型:高峰一般出现在晚秋或初春,如分布于我国南方的缓慢细蚤及不等单蚤等:
⑤春秋型:一年内通常有 4~5 月和 8~9 月两个高峰,如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和蒙古亚种等,但其秋季高峰一般大于春季。
同一蚤种(尤其是广布种)由于其分布的地区不同,其出现的高峰季节并不完全一致,如印鼠客蚤在我国东北地区以 8~9 月最多,在福建以 6~8 月最多,到广东雷州半岛其高峰期则为 4~6 月。
广西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室内对地面游离蚤监测,发现当地室内地面游离蚤有5种,分别是人蚤、猫栉首蚤、印鼠客蚤、狗栉首蚤和缓慢细蚤,其中人蚤是优势蚤种,占种群的 93.40%;蚤指数最高月份为 3 月,最低月份为 9 月,1~4 月是高峰期,11 月又有一个小高峰。
影响蚤类季节消长的原因可能有:①不同种常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②宿主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宿主密度降低,其寄生蚤的指数也减少;③环境气象因素(主要是温湿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④人类的各种活动,主要包括灭鼠,使用杀虫剂,整治环境卫生以及放牧和开垦荒地等。
(六)越冬
蚤类的越冬形式除因蚤种而不同外,与环境气候以及宿主的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是否出现冬蛰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冬季出现蛰伏,这类蚤分布在寒冷地区而且它们的宿主也发生冬眠。每当寒冷季节来临,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跳蚤的幼期基本停止生长,成蚤也随着宿主进入冬眠,基本不再吸血,雌蚤的卵巢停止发育。宿主经过冬眠,直到来年苏醒后成蚤开始吸血,于是卵巢开始发育并继续产卵。另一类则是冬季不出现蛰伏,这类蚤分布在温暖地区,也包括一部分寒冷地区的蚤种。这一类蚤基本上又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蚤的各期在冬季呈活动状态,繁殖基本全年不断。这类蚤主要分布于温暖地区以及少数虽分布于寒冷地区但随其宿主栖息于人屋或畜圈内的蚤种。②成蚤和蛹期甚至卵期以活动状态越冬,但不见幼虫。在严冬时期,幼期停止发育,雌蚤体内亦无成熟的卵。这类蚤分布在较寒冷地区,其宿主为非冬眠的野生啮齿动物和兔形动物。③各期在冬季虽呈活动状态,但成蚤的生殖率降低。这类蚤分布在寒冷地区,其宿主为冬眠的啮齿类动物,如寄生于旱獭和黄鼠体的山蚤属。


二、臭虫
俗称壁虱、木虱,隶属于昆虫纲、半翅目(Hemiptera)、臭虫科(Cimicidae)。臭虫后足基部前方有 l 对臭腺,当受惊动时会放出臭液,臭虫爬过的地方都留下难闻的臭气,故得名为臭虫。
(一)主要防制对象
主要防制对象即臭虫属的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和热带臭虫(Cimex hemipterus)。两者形态和生活史均相似,对温度的适应性有差异,其分布地区有所不同。温带臭虫的最适温度是 28~29℃,至 36℃时即不能繁殖;但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蛰伏度过严冬。故其分布在我国从东北、西北往南直至福建厦门、广西桂林和云南蒙自一线的广大温带地区。热带臭虫的最适温度为 32~33℃,到 36℃时亦能产卵和孵化,但抗寒性差,只分布在南方诸省往北至湖南衡阳、贵州遵义、四川成都一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1.形态特征
臭虫呈背腹扁平,卵圆形,红褐色,大小为 4 mm×3mm~5 mm×3mm,遍体生有短毛(图3—5—3)。

xw

图3—5—3 臭虫成虫(示背腹面)


(1)成虫
①头部
整个头呈短三角形,前端尖圆,后端宽,无颈,头部连接于前胸的凹入处。头两侧有 1 对突出的复眼,各由约 30 个小眼面组成。触角 1 对,分 4 节,能弯曲,末 2 节细长。喙较粗,分 3 节,由头部前下端发出,内含刺吸式口器,不吸血时向后弯折在头、胸部腹面的纵沟内,吸血时向前伸与体约成直角。
②胸部
分前、中、后胸。前胸最显著,其宽为其长的 3 倍,背板中部隆起,前缘有不同程度的凹陷,头部嵌在凹陷内,侧缘弧形,后缘向内微凹。中胸小,其背板呈倒三角形,后部附着 1 对较大的椭圆形翅基。后胸背面大部分被翅基遮盖。足 3 对,在中、后足基节间有新月形的臭腺孔。各足跗节分 3 节,末端具爪 1 对。
③腹部
腹部宽阔,因第 1 节消失、第 10 节缩小,故外观只可见 8 节。雌虫腹部后端钝圆,有角质的生殖孔,第 5 节腹面后缘右侧有一三角形凹陷,称柏氏器(organ of Berlese),是精子的入口。雄虫腹部后端窄而尖,端部有一镰刀形的阳茎,向左侧弯曲,储于尾器槽中(图3—5—4)。

xw

图3—5—4 臭虫雄虫外生殖器


两种臭虫形态的主要区别是温带臭虫前胸前缘凹陷深,两缘向外延伸成翼状薄边;热带臭虫前胸的凹陷较浅,两侧缘不外延(图3—5—5)。

xw

图3—5—5 两种臭虫的头部和前胸


(2)若虫
各龄若虫的外形都与成虫相似,只是腹部的表皮较薄,色较浅,体内生殖器官尚未成熟,缺翅基。刚脱皮时体色乳白,以后逐渐变成褐色。
(3)卵
卵白色,长椭圆形,长 0.8 ~1.3 mm,宽 0.4 ~0.6 mm,一端有略偏的小盖,卵壳上有网状纹。初产时乳白色,经久颜色变黄。
2.生活史
臭虫生活史分卵、若虫、成虫3期(图3—5—6),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臭虫产卵于成虫栖息场所,卵在 18~25℃条件下经 7~10 d可孵出若虫。若虫分 5 龄,每龄吸血 1~数次,平均每隔 4~6 d蜕皮 1 次,经 5 次蜕皮,约需 20~25 d,在末次蜕皮后翅基出现,发育为成虫。末龄若虫脱皮后 1~2 d即行交尾,再过 3~4 d,开始产卵;产卵前必须吸血 1 次。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约需 6~8 周时间,环境不适可延长。在温暖地区适宜条件下,臭虫每年可繁殖 6~7 代,成虫寿命可达 9~18 个月。

xw
 

图3—5—5 臭虫生活史


(二)吸血和产卵
雌、雄臭虫和若虫均吸血,在找不到人血时,也吸食家兔、鼠和鸡的血。吸血都在夜间,但白天偶尔也吸血。吸血时能分泌一种防止血液凝固的碱性涎液,通过口器注入人体,使叮刺部位红肿奇痒,抓破后易引起继发感染。成虫每次饱血需 10~15 min;若虫需 6~9 min。成虫耐饥饿力很强,一般可耐饥 6~7 个月,甚至可长达 1 年;若虫耐饥力不如成虫,得不到血食,可活 30 d以上。
成虫在隐蔽的场所交配后,把卵产在墙壁、床板等缝隙中。雌虫每次产卵数个,一生产卵 6~50 次,一生可产卵 200~300 个,最多达 500 个以上。成虫产出的卵由其分泌的快干粘合剂,粘于栖息场所的缝隙内或粗糙的表面上。臭虫一年繁殖代数,视血食、温度和湿度而定。热带地区每年繁殖 5~6 代;温带地区每年通常可繁殖 3~4 代。
(三)栖息场所
臭虫身体扁平,善于钻缝,所以其栖息场所多在住宅的墙壁、天花板、地板、床架、棕棚、蚊帐、草席、桌椅、书籍、箱柜等的缝隙内,尤其喜欢在床缝和草垫中潜伏隐蔽,在严重侵害处,墙缝、地板、门窗、画镜线等处缝隙均能发现。在上述处所及其附近常有许多棕色的粪迹,可作为判断有无臭虫栖息的指征。
(四)活动规律
臭虫畏强光,多在夜间活动吸血,但白天也能吸血。臭虫白天隐匿于栖息场所的缝隙中,夜间熄灯后即出来吸血。其活动高峰多在人入寝后 1~2 h以及拂晓前一段时间。臭虫活动敏捷而机警,在吸血时,如人体稍有移动,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隐藏。成虫每分钟能爬行 1 ~1.25 m,若虫仅 0.2 m。臭虫喜群居,并可隐匿在家具或衣服行李中,随这些物件而播散。
(五)季节消长
室温 13 ℃ 以下时,活动减少,零下 21 ℃ 时才能冻死。一般 7 ~35 ℃时活动正常, 35 ~38 ℃ 活动活跃,39 ~41 ℃时活动又明显降低, 45 ℃时可死亡。其繁殖最适温度一般为 28 ~33 ℃,相对湿度为 55%~60%。温带臭虫一般是从 5 月份开始活动, 8 月份最多,10 月以后较少出现。冬季则停止活动和产卵。如果取暖设施较好也可常年活动。
(六)越冬
在冬天,臭虫通常停止吸血和产卵。一般从 12 月到次年 3 月为臭虫的冬蛰期,多以末龄若虫和成虫越冬,其中未受精的雌虫占优势。约在春季 4 月重新开始活动。


三、虱
隶属于昆虫纲中的虱目(Anoplura),虱科(Pediculidae),是永久性的体外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虱有两种,即人虱(Pediculus humanus)和阴虱(Phthirus pubis)。
由于人虱在人体上的寄生部位不同,以及形态与生理的某些差异,又可将它分为两个亚种,人体虱(P.h.humanus)和人头虱(P.h.capitis)。故通称三种,分别称谓头虱、体虱和阴虱。虱主要能传播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战壕热等疾病,故也是重要的媒介昆虫。
(一)主要防制对象
1. 形态特征
(1)体虱形态
虱体梭形,分头、胸、腹三部分。背腹扁平,胸节愈合,灰白色或灰色,体壁革质具韧性(图3—5—6)。

xw

图3—5—6  体虱与虱卵


1)头部。狭而尖,在触角之前窄小,触角之后明显增大,颈部又趋缩小,故从背面观察,略呈菱形。触角分 5 节,眼 1 对,口器为刺吸式,由 3 根锥刺组成,平时藏于头内,口前端有几个口钩,吸血时口钩翻出,固定于宿主皮肤上,锥刺伸出刺入皮肤吸血。
2)胸部。3 节已愈合,因而分节不明显。气门 1 对,位于前胸。足 3 对,短而壮实,亦分基、转、股、胫、跗 5 节,但跗节不分节,在胫节末端有一向内侧而生的指状突起,与跗节末端一个坚固带弯钩的爪,相对而握成为抓握器,这一适应性的构造使之利于紧紧抓握住宿主的毛发及衣服纤维。
3)腹部。明显见 7 节,各节边缘有角质黑片,各有气门 1 对位于角质黑片上。雌虱尾端分叉呈“W”形,雄虱体小而尾端钝圆呈“V”形,有一刺状交尾器,从体内向尾端背面伸出。
体虱和头虱形态上的区别,可简单归纳如表3—5—1。


表3—5—1 人体虱与人头虱成虫之比较

xw


(2)阴虱的形态
体型宽短似蟹状,亦称蟹虱或耻阴虱,灰白色,雄虱长 1 mm,雌虱长 1.5 mm,胸部和腹部相连,几乎不可分开,足 3 对,前足细弱,中后足粗壮,胫节突与爪发达(图3—5—7)。

xw

图3—5—7  阴虱


(3)卵
虱卵俗称虮子,长圆形,壳透明,一端具小盖,灰白色或白色,大小约 0.8 mm× 0.3 mm,肉眼可见。卵常粘着于毛发或衣服纤维上。
(4)若虫
外形酷似成虫,仅因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虫体较小。
2. 生活史
虱的发育属不完全变态。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图3—5—8)。成虫交配后约 2 d即可产卵,并能分泌一种胶液,使卵牢固地粘着于毛发或衣服纤维上,卵期约 1 周,若虫即从卵盖处钻出,数小时便可吸血,若虫经 3 次蜕皮发育为成虫。体虱一生可产卵 270~300 个,头虱较少,约 50~100 个。由卵发育到成虫至少 16 d,成虫寿命约一个月。

xw

图3—5—8 虱的生活史

(二)寄生习性
虱有趋向黑暗的习性和群集的特性。黑暗中,体虱多集聚于内衣领襟、衣缝、裤腰和被褥线缝处;头虱主要寄生于耳后发根;阴虱多集中在会阴部的阴毛上,也能够移至腋下腋毛处寄生,甚至在眼睫毛处找到。阴虱在寄生时将口器插入皮内,一般不更换部位。虱能够完全适应宿主体表环境。
(三)吸血习性
虱的成虫、若虫均能吸血。成若虫专吸人血,虱对宿主的选择性强,一般人虱不在动物体寄生,而寄生于猪、牛、鸟类身上的虱子也不寄生于人。虱平均 5 h左右吸血一次,每次吸 3~10 min,一只雌虱每天吸血 1 mg,吸血量通常可达本身体重的 1/3 以上。虱边吸血边排粪,且粪量很大,故与传播疾病有密切关系。虱耐饥力不强,未曾吸血的虱只能生存 2~10 d。体虱 1 龄若虫每 6 h吸血 1 次,此后约 3 h吸血 1 次,接近蜕皮时吸血间隔延长。
(四)宿主转移
人虱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接触而散播。在春暖时节因人们活动出汗,虱极易从体表爬到衣裤外面,更换宿主。在人生病发烧体温升高时或人死亡无体温时,虱会爬出另寻新宿主,造成虱的散播。另外,与有虱子的人共被同睡,互穿衣帽或使用有虱人的梳篦,都可染虱上身。生活中的影剧院、浴室、车船、旅店等处均可成为虱的传播场所。
阴虱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生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阴虱感染列为性病之一。
(五)季节消长
虱对温湿度敏感。如体虱最适宜温度为 29~30 ℃,相对湿度为 10%~ 60%,在这最适宜条件下,它爬行最快(3min达到1 m),但不适应于高温和潮湿。一般 0 ℃以下不活动, 10 ℃慢慢爬行(活动慢), 30 ℃非常活跃, 44 ℃则死亡。
因为人是恒温动物,又有随气候而增减衣服和调节室温、湿度的能力,因此体虱所处环境的温、湿度相当稳定。从理论上说,人体寄生虱的数量应无季节消长的现象。但是此种情况仅在四季温差不大的热带普遍存在,在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剧烈的地区,虱的寄生仍有季节性起伏。如在印度监狱调查,2、3月份和4月上半月,囚徒染虱率很高,个人的染虱量亦多;到4月下半月和5月,即雨季之前的干热季节,则染虱率低,染虱量亦少。伊朗和伊拉克的盛夏时节干旱炎热,体虱亦少。此种现象在夏季干燥少雨的地中海区域相当普遍,其原因与气候条件对虱卵和虱体的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不同季节内人类的活动状况有关。
我国在北方调查小学生染头虱情况,亦有冬季多见,春夏虱少的倾向,这与夏季洗澡洗头机会较多、有利于灭虱的情况有关。
2003 年 11~12 月,蚌埠市在某县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头虱感染调查。调查以肉眼观察学生头部有毛发的部位,凡发现头虱成虫、若虫及活卵者均为感染阳性;同时对其卫生习惯、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居住情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学生头虱感染率为 19.16 %,男性为 12.81 %,女性为 29.33 %,两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初中生感染率为 10.00 %,小学生感染率为 27.67 %,小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头虱感染与不勤洗头、洗澡及与家人共用卫生洁具有密切关系;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居住情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对中小学生头虱感染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六)越冬
虱不能离开人体而生存繁殖,故从理论上说,人体寄生虱应无越冬的现象。

 

四、蚂蚁
隶属于昆虫纲、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科(Apocrita)、针尾类(Aculeata)、蚁总科(Formicoidea)、蚁科(Formicidae)。蚂蚁种类繁多,世界上约 1.5 万种、已定名 11 000 种,我国已知至少 800 种以上。就世界范围而言,小黄家蚁(法老蚁、厨蚁)、小黑蚁、日本小蚁、大头蚁(褐家蚁)、臭家蚁、大黄蚁、菱结大头蚁、洛氏路舍蚁、黑毛蚁、黄毛蚁、大黑蚁、丝光褐林蚁、红林蚁、大黑木工蚁和火蚁(螫蚁)等 15 种蚂蚁是室内环境中的常见种类。经调查,北京地区居民住宅、宾馆、商店、食堂、粮仓及医院环境中均有蚂蚁的分布。经鉴定,发现建筑物蚂蚁 5 属 9 种,它们是小黄家蚁、中华小家蚁、宽结大头蚁、菱结大头蚁、黄毛蚁、黑毛蚁、亮毛蚁、吉氏酸臭蚁和铺道蚁。其中,小黄家蚁是该地区住宅、宾馆和商店等室内害蚁的主要优势种之一。
(一)主要防制对象
小黄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属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小家蚁属,又叫法老蚁(pharaoh’s ant)、厨蚁,为热带和亚热带蚂蚁。
1. 形态特征
(1)工蚁
工蚁体长 1.5~2 mm,橙黄色,腹部后面 2~3 节背面黑色。头、胸及腹柄节有微细皱纹和小颗粒;腹部光滑,有光泽,生有稀疏的体毛;触角长, 12 节,柄节长度超过头部的后缘,前端的 3 节长而大,呈圆棒状;前中胸背板呈圆弧形,中至后胸背板缝明显;第一腹柄节呈楔形,顶端略圆,前端突出部分稍长;第二腹柄节球形,腹部为长椭圆形(见图3—5—9)。

xw

图3—5—9 小黄家蚁


A 工蚁侧面;B 雌蚁侧面(仿 C.A. Collingwood,1979)
(2)雌蚁
雌蚁体长 3~4 mm,头、胸及腹柄淡黄色或橙黄色;腹部膨大,黑色,基部有一圈颜色与胸部相同;头部正面观近方形,头后无凹缘;中胸背板长,稍凸;后胸背板具沟,横凹;翅缺如;腹柄长,第一腹柄节楔形,稍宽;第二腹柄节凸圆,其宽稍大于长,并且较第一腹柄节宽。
(3)雄蚁
雄蚁与雌蚁相似,但体略短,体长 2.5~3.5 mm,营巢后翅即脱落,仅留有翅痕。
(4)卵
很小,常小于 0.5mm;白色或淡黄色;细长型、卵圆形或圆筒形。
(5)幼虫
头部外露,下头式或前头式;体节 13 节;无复眼;少数种类触角仅留有痕迹;气孔 10 对,位于中胸、后胸及前 8 个腹节上;身体几乎总有毛,其形状各异,以 Ⅰ 龄幼虫上的毛最多。最后一龄幼虫体缩短,不食不动,称之前蛹或预蛹。
(6)蛹
常包围于茧之中,有的则不具茧;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
2. 生活史
小黄家蚁的生活史分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时期。幼虫可分为新孵化幼虫→小幼虫→中等幼虫→大幼虫,对发育成雌蚁和雄蚁的幼虫称为性幼虫(sexual larvae);蛹分为前蛹(白色期)、蛹期(棕色);成虫分为前成虫期和成虫期,其生活史过程见图3—5—10。

xw

图3—5—10 蚂蚁的生活史


夏季两性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便死去,雌虫产卵繁殖蚁群。工蚁在 27℃下产卵期约7.5 d。幼虫期 18.5 d,前蛹期 3 天,蛹期 9 d,共 38 d;雌蚁和雄蚁约需 42d。每雌产卵平均 3 500 粒,一天可多至 30 粒。雌虫寿命可达 39 周,工蚁寿命 9~10 周,雄蚁寿随已否交配而不同,一般 3~8 周。一个蚁巢内可有多数雌蚁,通常雌蚁多于雄蚁,雌雄比可达 1.10~5.25:1。雌蚁可以终年繁殖,尤其当工蚁过多或雌蚁很少时,繁殖可以加速。蚁群过大时,随时可以分成新群,分群时由工蚁将蚁巢内的卵、幼虫等衔至适宜的栖所,便能建成新巢,一个新蚁群中可有蚁 400~4 800 头。
(二)栖息与活动
小黄家蚁原为热带蚁种,主要分布在北非等地。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交通的发达,19世纪传播到英国、波兰、德国、匈牙利等 ,到 20 世纪 70 年代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种群。在我国,北京地区最早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该蚁种 ;以后沈阳、南京、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相继报道发现该蚁种。近年北京、吉林,武汉等地不断有发生蚁害的报道。
小黄家蚁的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1)主动扩散:通过爬行散布到不同场所,扩散速度缓慢、距离有限。扩散可发生在室内,由一处扩散到另一处,也可通过墙壁缝隙、管道扩散到邻居家中。扩散的原因有内在原因,如巢内个体数量过多,发生拥挤,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源,这时有可能出现“分群”或搬迁。也有外在原因,如环境受到干扰。据调查,北京某单位大院内有小黄家蚁侵害的住户,在同幢楼内呈辐射状扩散,1984年仅有 4 户,到1990年扩散到 12 户,1991年竟增加到 22 户。(2)被动扩散:小黄家蚁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种群,就是被动扩散所致。人为携带染有蚂蚁的食品、物品,通过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追溯某一造纸厂发生蚁害的来源,是由于回收了染有蚂蚁的食品包装箱所致;某医院洗衣房的大量蚂蚁,也是由病房内的床单、床具等携带所致。
室内蚂蚁的栖息场所与活动场所有所不同。在有蚁户进行调查,小黄家蚁的栖息场所大多在能够形成巢穴的凹陷处,如墙壁缝隙、冰箱压缩机、水池旁缝隙、暖气管道与墙壁接触处、电线与墙壁接触处等。而其活动场所与食物存放地点有关,用诱饵在室内调查,以厨柜密度最高,占总蚁数的 68%,卧室15%左右,阳台9%,厕所 8%。
小黄家蚁昼夜都有活动,夜晚活动量大于白天,午夜 l2 点至凌晨 4 点为活动高峰期;在闷热、气压较低、天将下雨时,工蚁外出活动的数量增加;家中有新买的甜食或吃过的排骨等,白天外出的蚂蚁量会增多。因此蚂蚁的活动受环境、食物和人为等因素影响。
(三)食性
蚂蚁既吃植物又吃动物,属杂食性、多食性。但它们最喜欢吃香甜的食品、嗜动物的尸体,如蛋糕、蜂蜜、奶制品、糖、果核、臭鸡蛋、骨头、烧鸡等,总之人吃的东西蚂蚁均吃,且吃死昆虫,如土鳖、苍蝇、蟋蟀等都能诱来蚁群。此外,人体的分泌物如痰液、脓血,均属蚂蚁取食之列。其中以新死的母土鳖诱集蚁群最多,并迅速形成“运食线路”,其次是蛋糕和水果核等。工蚁活动范围广,最大寻食距离可达 45m。
(四)季节消长
栖息在居室内的蚂蚁,四季均可活动,数量动态受室外大气候和室内小气候变化的影响。据观察,小黄家蚁工蚁出巢活动的数量每年 3~9月变化平稳,10月以后室外气候变冷、室内有暖气时,外出活动的蚁量急剧增加,高峰期在10月至翌年2月,诱捕蚂蚁量占全年的 55%~65%。我国南方一般在 4~11 月,北方为 5~10 月,6、7、8 月是蚂蚁活动的旺季。
(六)越冬
当冬季来临时,蚂蚁逐渐行动迟缓且不喜欢活动,并集中在较下层的蚁巢中。蚂蚁在越冬期间其器官组织冰点降低,肌肉活动几乎不产生热量,也不取食。


五、尘螨
隶属于蛛形纲、真螨目,蚍螨科(Pyroglyphidae)。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尘螨有 3 种,为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和埋内欧尘螨(Euroglyphus maynei)。
(一)主要防制对象
1.形态特征
(1)屋尘螨
雌螨长为 290~380µm,宽为 220~260µm,体形较扁长,后背中央皮纹纵行;足 4 对,各足分 5 节;足Ⅳ短小,足Ⅲ粗长;交合囊小,受精囊花瓣状。雄螨长为 240~280µm,宽为 155~220µm;后盾板长大于宽;足Ⅰ与足Ⅱ等粗,基节Ⅰ内突不相接,无胸骨(图3—5—11)。

xw

图3—5—11  屋尘螨


a)雌螨 背观  b)受精囊 侧观和顶馆  c) 雄螨 腹观
(2)粉尘螨
雌螨长为 370~440µm,宽为 235~330µm,体型饱满,后背中央皮纹横行,末端拱形;足Ⅲ与足Ⅳ等粗,细长;交合囊大,角质深,受精囊退化。雄螨长为 285~360µm,宽为 200~245µm,后盾板宽短,足Ⅰ特别粗壮,基节Ⅰ内突相接成胸骨(图3—5—12)。

图3—5—12  粉尘螨
a)雌螨  b)雄螨
(3)埋内欧尘螨
长约 200~290µm,宽约 100~160µm,体型前端呈三角形,后缘较方,中央有明显的浅内陷,角皮皮纹粗皱;体毛都较微小,仅雄螨尾端有一对中等长的毛。雌螨后体背面有一长方形的角化区,雄螨有卵圆形的后盾板。
2. 生活史
尘螨与粉螨的生活史一致,均分为 5 个时期,虫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三若虫(无第二若虫)和成螨。在适宜条件下完成一代需 20~30 d天。
(1)虫卵
长椭圆形,乳白色,并有珠光光泽。卵壳随幼虫的发育而伸长。
(2)幼虫
初孵出时体型微小,3 对足,前 2 对,后 1 对。
(3)第一若虫
足 4 对,在生殖区具生殖乳突和生殖毛各 1 对。
(4)第三若虫
足 4 对,具 2 对生殖乳突和生殖毛,生殖器尚未发育,其他特征与成虫相似。
(5)成虫
其交配约在羽化为成虫后的 1~3 d内进行,雄螨终生都能交配,雌螨仅在前半生交配,一般 1~2 次。一生产卵约 20~40 个,产卵期为 1 个月左右。通常雄螨存活 60 d左右, 雌螨可长达 150 d。
(二)孳生习性
尘螨分布广泛,大多营自生生活,都隐藏在动植物纤维中,包括羊毛、羽毛、木棉、棉花、麻纱、稻草等中,以及人和动物的皮屑、面粉、棉籽粉和霉菌等中。屋尘螨主要孳生在卧室、起居室、理发室、教室中,以被褥、枕头、沙发、软垫及不常洗涤的棉衣或毛衣为主。粉尘螨主要在面粉厂的回袋车间,陈旧面粉中,棉纺厂清花车间及食品厂、中药材仓库等的地面孳生。
成都市调查了部分面条作坊的压面机、某大学学生卧室床上、学校附近小吃店的墙角三种环境。压面机取标本 34 份,阳性数为 30 份,阳性率为 88%;学生宿舍取标本 36 份,阳性数为 29 份,阳性率为 81%;饭店标本 42 份,阳性率为 78%。
某大学1~4年级学生宿舍 208 间,其中男生宿舍 112 间,女生宿舍 96 间为调查对象。共有 68 个学生宿舍检出有尘螨孳生,其中男生宿舍 44 间,占39.3% (44/112);女生宿舍 24 间,占25.0%(24/96),男生显著多于女生。在 68 间检出尘螨的宿舍中,床尘及屋尘中尘螨孳生密度最高者可达 67个/g,最低者为 3个/g,平均密度为(28.69±13.76)个。男生宿舍尘螨孳生的平均密度为(34.16±9.32)个/g,女生宿舍为(20.57±15.33)个/g,差异有显著性。
(三)食性
尘螨为啮食性的自生螨,以粉末性物质为食,动物的皮屑、面粉、棉籽饼、霉菌等都可能成为它的食料。
(四)栖息与季节消长
尘螨发育需要的温度在 10~32℃之间,而最适宜温度为 25±2℃。温度高时发育快,但 死亡率也高。超过 35℃则逐渐死亡。屋尘螨在一年中以夏末秋初密度最高,春季最低。但因各地气温不同,以至季节消长也不同。温度影响尘螨各期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尘螨密度。在适宜温度下,湿度是尘螨发育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亦是影响尘螨数量的决定因素。每只尘螨约含水分 10µg,占尘螨自身体重的 75%~80%。临界平衡相对湿度为 70%。环境湿度低于 33%则导致失水死亡,高于 85%易于霉菌生长从而不利于螨虫的生长。由于尘螨个体小,因此维持水分代谢至关重要。
我国各地温湿度不同,降雨量不同,住宅结构不同,北方地区取暖方式不同,室内卧具 的新旧等均能影响尘螨的数量。当前在混凝土和使用保湿性及气密性好的新材料住宅中,各 个季节都保持着较符合人体舒适的温湿度环境,通常为 15~18℃左右,相对湿度为60%~80%,这样的条件很适合尘螨的生长。家庭生活中,当人们入睡约 4 h后,枕头、被褥的温度可达到 25~29℃,湿度升高 5%~8%,为尘螨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
济宁市选择家庭居室和宾馆等的不同房间地面为调查点。共调查铺地毯房间 59 间,硬地面 41 间,刷地板漆地面 44 间。每旬调查 1 次,每房间沿墙边及床、桌下设 2 点,每点面积 0.5 m2。采用尘螨采集器反复吸尘,然后将粉尘以饱和盐水漂浮,解剖镜下直接镜检。发现尘螨即为阳性,记录每个房间内总只数,计算密度(只/m2 )。检出的尘螨保存于保存液中做种属分类。采螨同时记录室内温度、湿度及房间的基本装修设施条件等,观察尘螨的季节消长情况。此次共调查地毯、硬化地面和地板漆地面 3 种不同地面的房间 144 间,阳性率分别为 83.05% (49/59)、78.04% (32/41)、65.91 %(29/44),3 者差异无显著性。各种房间密度依次为地毯 88只/m2、硬化地面 30只/m2、地板漆地面 20只/m2,3 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发现每年3月底开始有尘螨出现,4月初增长迅速,9~10月份达到高峰,11月底至次年 3月基本消失。但地毯中尘螨生存的高峰期较长,冬季仍可采到标本。
(五)散布
尘螨的散布主要通过携带。人类活动为尘螨的散布创造了良好条件。生活环境中,尘螨不论季节或空气中的湿度高低,多集中在微小生境相对湿度为 80%左右之处。
(六)越冬
温度低于 10℃尘螨即停止发育和活动,但能耐受相当低的温度,如屋尘螨在-15℃经 6h后,死亡率为 70%。冬季尘螨在保存有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孳生场所越冬。

相关资讯

热烈祝贺2023长沙市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毒技术职业技能竞赛湖南科力参赛团队圆满凯旋
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和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将分别于9月8日到9月18日、9月26日至9月29日在湖南岳阳举办。 8月,各预赛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开赛以来,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疫总策略指导下,赛事组委会对各体育场馆严格执行常态化防控要求,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湖南科力公司有害生物防制及消毒技能竞赛圆满举行 竞赛练兵,提升服务技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有害生物防制和消毒服务。 为迎接2022年9月由长沙市卫生健康委、长沙市总工会、长沙市爱卫办联合开展的“长沙市首届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毒技术职业技能竞赛”,湖南科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于7月20日组织开展了公司全员笔试初赛,晋级了9名复赛人员,他们来自湖南科力总公司(长沙)工程部以及娄底、永州等分公司、项目部等。 近日。湖南科力举行了 “湖南科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有害生物防制及消毒技能竞赛”。 公司技术团队为本次竞赛做了充分准备,竞赛内容涉及有害生物防制、消毒防疫两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竞赛突显了知识面广、实操技能多、适用性强的特点。设立了综合知识笔试、标本识别、药剂配置、防护服的穿脱流程、器械操作五个大类11个小项竞赛内容。竞赛突显了知识面广、实操技能多、适用性强的特点。 台下是队友,台上是对手。在为期一天的复赛中,参赛选手认真答题,仔细识别标本,实操演示娴熟,充分展现了参赛人员的专业技术综合实力。竞赛评委严谨公正,仔细评分和统计分数。 经过激烈的比拼,竞赛最终产生了前三名。比赛结束后,举行了复赛总结会和颁奖,公司总经理向霖为获胜选手颁发了奖金。获胜的三名选手将代表科力公司备战今年9月份即将举办的“长沙市首届病媒生物防消毒技术职业技能竞赛”。   通过本次竞赛的举办,既检验了参赛选手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又系统地展示了科力团队的综合实操技能,是一次团队技术大练兵。  
星沙融媒体9月5日讯(记者李文婧)上午十点,星沙街道星城社区城东小区开元路边上的餐饮门店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为中午的食客到来做前期的准备。“现在苍蝇蚊子基本进不来,老鼠蟑螂也看不到了。不光是我们店做好了,整个一条街都搞好了,现在的环境卫生杠杠的!”味当家老板贾先生所说的,是病媒生物防制设施示范街区的打造。记者从长沙县爱卫办获悉,今年长沙县财政投入60万元,从

联系我们

邮箱:kelichuchong@163.com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芙蓉中路一段88号天健壹平方英里H栋13楼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湖南科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灭鼠杀虫.网址